进入五月,青藏高原进入一年一度的“挖虫草季”。每年一到此时,青海、西藏都会迎来成千上万上山“淘金”的采挖客。进山的队伍蔚为壮观,延绵十几公里,人们开着各式各样的车排队进山,带着食物、水和衣服、被褥,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,他们挖虫草的收入将构成一年中的主要收入。
人们辛苦劳作才挖出一根根虫草,因此它格外令人珍惜。并不为人所知的,曾经有一些假冒的虫草也混进虫草销售市场,一番较量之后,最终真的虫草占领了市场。
千辛万苦始得来
青海的冬虫夏草资源,主要集中在玉树和果洛两地,它们分别占全省冬虫夏草资源总分布面积的39%和36%,挖冬虫夏草的故事,也主要发生在这里。
青藏高原的一种“蝙蝠蛾”的飞蛾产下卵,卵孵化成幼虫,幼虫吃草根长大。冬天,青藏高原的冬天到处一片白雪皑皑,蝙蝠蛾幼虫就会钻到土壤下吃草根,此时所谓“冬虫”。蝙蝠蛾幼虫钻入地下两三年后,被一种微小的“虫草菌”乘机入侵了幼虫的身体,以此寄生。“虫草菌”这种真菌则慢慢将蝙蝠蛾幼虫侵蚀而死,并在幼虫尸体上生长,菌丝体充满了整个幼虫身体。
五月下旬,青藏高原温度逐渐升高,虫草菌也感受到了温暖,从幼虫的头部生长出来,然后钻出土壤,冒出像“草尖”一样的子实体,此为“夏草”。人们发现了“夏草”,就把它连带裹着丝的“幼虫尸体”挖出来,经过用小刷子刷掉幼虫尸体外面的泥土和丝,然后晒干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冬虫夏草。
躲过了人类采挖的“夏草”则继续生长,形成孢子囊,以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。夏草再完成“繁殖”后就融化掉了,虫草孢子们则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去寻找他们的寄身体——在夏季开始成虫的蝙蝠蛾幼虫。
在当地,牧民拥有草山、草场。这些天然的草原和山丘是冬虫夏草的诞生地,冬虫夏草就生长在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草甸之中。牧民尽管拥有草场和草山,但他们的家庭人数是有限的,到了“挖虫草季”,一家齐上阵也来不及。一个月后如果还没有挖完,那么虫草就融化掉了,虫草孢子就逃逸了。
虫草经纪产业链
怎么样减少因冬虫夏草生命周期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?这时,虫草经纪人就出现了。虫草经纪人多为当地少数民族,他们以家族为单位进行虫草的投资。一般,虫草经纪人在前一年就会预估来年一座草场的虫草收益,进而与牧民谈价格。如果看好明年的市场价格,可以谈到多一点,比如20万一座山。这时,他就会拿出钱预付给牧民,牧民接下这个钱,就意味着同意转让此草场的开采权,并有义务帮助虫草经纪人看好草场。
到了第二年的5、6月份,虫草经纪人便带着他召集的采挖队伍进山了。采挖的民工多数来自附近不产虫草的县,以及甘肃等地,他们实行的是“计件工资”,每根完整的虫草根据品相和大小,交到经纪人手里可以得到十元至几十元的报酬。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几万元辛苦钱。
挖虫草是个很辛苦的工作,他们要小心翼翼地匍匐在倾斜的山坡上,还要提防虫草被挖断。过去当地人挖虫草没有回填,造成了一些环境破坏,但随着现在挖掘工具的改进,加之他们注意对土坑进行回填,现在已无破坏环境之虞。
在熟手眼里遍地都是虫草,而在新手眼里却遍地都是草。也有新手一天也挖不倒一根虫草,人们戏谑地称之为“光头”。
虫草经纪人把每天收来的虫草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,还要经过清洗、晾晒等工序,一根冬虫夏草才算完成了它的采集之旅。虫草经纪人一般以自己的家族为核心做此类生意,有人专门负责召集民工、挖掘,有人负责清洗和晾晒,有人负责在西宁等地的虫草市场里开店,搞批发、零售。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,一些经纪人赚了大钱。他们把虫草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,外汇收入让他们在各大城市买楼置业。
“主要的钱被经纪人赚走了,批发市场里,一根虫草的利润也不过几块钱。”在西宁的一个虫草交易市场,一家店老板告诉记者。
但是,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。一位业内人士说,虫草交易和别的农牧产品一样,也存在一个周期。一般两三年为一个周期来循环,这就要求经纪人根据对虫草产量的预判,来设定第二年的交易价格。如果定价偏高,而第二年产量又大的话,当然会赔钱;如果受天气影响虫草减产而自己的预定价格又低,在价格暴涨的情况下,当然会有利润。
“这一行也是靠天吃饭,赚不赚钱完全要看气候。”当地一位姓马的经纪人说。但不管经纪人赚不赚钱,牧民的收益是有保底保障的,正是靠着这些收入,这些年玉树等地的牧民生活改善了很多,不少人在城里买了房子。据当地草原监理站的调研,虫草主产区牧民的经济收入,有60%来自于虫草收入,一般产区也能达到30%左右。
据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统计,2015年全省冬虫夏草的干草产量是50.1吨。而青海省去年的虫草交易量是60吨左右,从西藏那曲、四川石渠和甘肃玛曲地区一共进入青海10吨左右。
“山寨虫草”:逐渐被市场驱逐
“我们小时候,挖一根虫草能换五毛钱,那时候就高兴得不得了。”西宁的一位出租车司机老韩回忆,家乡的虫草原来并不被人重视,只是被作为一种农副产品要上交给供销社。供销社收了牧民的虫草,再换盐巴、布匹给他们。在计划经济时代,虫草作为外贸物资出口,青海的虫草取名“雄鸡”牌。
在老韩的印象里,虫草是在“非典”爆发后涨价的。当时专家说吃虫草能提高免疫力,于是原本默默无闻的虫草顿时被市场热捧。此后,一年一个价格往上走,直到前两年,在国家的“八项规定”出台之后,虫草的销售应声下降,价格再没有上涨。
一位从业人员称,前些年,在虫草从一斤几千元到一路飙升到数万元、十来万元的过程中,受利益驱动,一些“李鬼变李逵”的把戏也在发生。用亚香棒虫草、凉山虫草冒充冬虫夏草,是最为常见的招数之一。这非常考验收购者的“眼力”,每个医药公司、收购站都配有专职的收购鉴定人员,他们的工作就是把不合格的、假冒的虫草挑出来。
这些山寨版冬虫夏草,往往在外观上和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很相似,但价格上却差出一大截,“山寨虫草”往往几千元一斤,一克20、30元,比真的冬虫夏草便宜好多倍。当然这些“山寨虫草”的原产地不在青海和西藏,它们也很少在真品扎堆的地方亮相。它们常常通过地下渠道走进内陆省份,出现在内地城市的各种特产店和“礼品店”里。亚香棒虫草,主要分布在湖南、安徽、广西等地;而凉山虫草主要分布在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这些假冬虫夏草,外观和冬虫夏草极其相似,但两者性质截然不同。专家介绍,如果消费者不慎购到“山寨虫草”,应尽快丢弃,因为“山寨虫草”不但不能补养身体,而且很容易产生头晕、呕吐、心悸等副作用。
“冬虫夏草中间有明显的四对足,虫体与子座的比例大致为1:1.”青海省食药监局的一位专家说,这是辨别真伪的简易方法。